English

回眸:发展历程与四大支柱

1999-12-16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张业清 我有话说

澳门早在450多年前就已开埠,并作为东西经贸文化交流的通道。由于被葡萄牙逐步占领,澳葡当局对经济发展采取无所作为、放任自流的政策,长期以来澳门经济发展缓慢,没有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体系。直到本世纪60年代开始,澳门经济才得益于香港资本和产业转移而有所发展。尤其是80年代以来,在中国内地改革开放和强劲经济发展势头的带动下,澳门经济获得了飞跃发展,可以说,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如,澳门本地生产总值由1982年的84亿澳门元增长到1996年的583亿澳门元,按可比价格计算,年递增超过10%;人均本地生产总值由82年的2800美元增长到96年的18000美元,翻了几番;财政收入由82年的8.1亿澳门元增长到96年的147亿澳门元,年递增23%。从以上数据分析可看出,澳门经济发展主要得益于“中国因素”。经过近二、三十年的发展,澳门经济已初具规模,其资本结构也渐趋国际化。逐步形成了以旅游博彩业、出口加工业、金融保险业和建筑地产业为主的四大支柱产业。

1996年四大支柱产业创造的产值占本地生产总值的70%左右,容纳就业人口达10万人之多,占本地就业人口的一半左右。

旅游博彩业。旅游业与博彩业结为一体,是目前澳门的首要经济支柱,其创造的产值占本地总值的40%以上,主要包括博彩、旅游、娱乐、酒店等行业。博彩税收入一般占政府财政收入30—50%,博彩税收入也是澳门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。博彩带动旅游,1996年来澳游客达到815万人次,相当于本地人口的20倍,从而使相关的酒楼、零售、客运等得到了相应发展。旅游博彩业就业人员达4万多,占本地就业人口的近四分之一。

工业。澳门工业历史悠久,早在300年前澳门造船业就颇负盛名,但后来逐渐衰落,到本世纪60年代以前,澳门工业还只是手工作坊生产神香、炮竹、火柴等。

澳门现代工业发展始于本世纪60年代,发展到目前,主要有制衣、针织、鞋业、玩具和电子产品等几个门类。澳门工业在80年代中期发展到高峰,曾成为澳门经济的第一大产业,但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,澳门工业发展逐渐放缓,并出现下降,第一大产业的地位被旅游博彩业所取代。工业产值占本地生产总值的比重由80年代中期的34%下降到目前的9%左右,就业人数也由原来的8万多下降到目前的4.5万人左右。澳门工业属劳动密集型,工厂规模小,产品80%左右是成衣、纺织品,主要依赖配额出口,70%的产品出口到欧美市场。

金融业。70年代以前澳门只有一家银行,其他金融机构主要是钱庄、银票、货币找换店等。80年代以来由于经济发展,给金融发展提供了条件。目前澳门有各类金融机构50多家,其中银行22家,设有135间分行,大约3000个居民就有一间银行,保险公司24家,还有信托公司、邮政储金局、货币兑换店等。

1998年底,全澳银行存款为862亿澳门元;贷款为479亿澳门元。

金融业资本构成多元化,除当地华资、港资、中资、葡资以外,还有英、美、法、德等资本的金融机构。国际知名银行、保险公司几乎在澳都设有机构。

金融业为澳门经济四大支柱之一,其创造的产值占本地生产总值10%左右。澳门长期以来实行自由港政策,没有外汇管制,资金进出自由。澳币与港币挂钩,银行利率也跟随香港升降。澳门市场流通中的货币,港币约占60%。

建筑地产业。建筑地产业作为一个行业的兴起是近20年的事。60年代澳门经济的发展给地产业、建筑业带来发展良机,80年代发展迅猛。在1992年,澳门有建筑公司300余家,房地产公司500多家,从业人员600多人。其行业产值占GDP的10%,成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。

建筑地产业发展快,脱离了本地需求市场,造成严重供过于求。目前澳门楼宇大量空置,其中空置住宅3万多套,空置办公楼1万多套。只有依靠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和社会环境,吸引外来投资,增加外来需求,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建筑地产业的困难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